这是描述信息

新闻中心

与时俱进,夯实内功,创新赢未来

  • 分类:企业动态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9-04-17 17:13
  • 访问量:

【概要描述】  “钎焊这个看起来很‘硬’的词,大家可能会很陌生,但其实它离我们生活很近。我们穿戴的眼镜、智能手表…这些都使用了焊接材料和钎焊技术。”金李梅说起钎焊这个专业词汇,头头是道。可谁能想到,这名主修企业管理的女子,是在何等的努力之下,成为了钎焊行业的行家里手,又花了多少心血才背负起一个业内名列前茅的知名企业。

企业转制迎接新篇章

    1995年,金李梅成为杭州华光焊接材料厂初创阶段的主要筹建人员,企业起步时的艰辛、创业时的困难,并没有难倒年轻的她:“当时华光还是村集体所有制,不仅企业的决策机制不灵活、效率低,而且还缺少经营的科学规划性。” 随即,党的十五大的召开为华光焊接新材翻开了新的篇章,华光焊接新材乘着经济制度改革的春风改制为民营企业,迎来了更好的发展机遇。 

  “企业在改制之后发展非常迅速,这离不开团队中经营骨干和科技骨干的奉献,他们用自己的担当和责任来推动企业,让民营企业的活力发挥得漓淋尽致。”金李梅笑着谈到改制之后企业的巨大变化。2001年,金李梅全面接手华光焊接新材,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开始独当一面。

   特种钎焊材料,你或许闻所未闻,而华光焊接新材已经做到了国内领先,他们的产品作为工业领域的“万能胶”,早已运用到轨道交通、家电、制冷、机电、眼镜、卫浴等各个领域。“钎焊材料在中国的起步比较晚,原先以美国、日本、德国为主导,而我们华光自创立起研制出的新产品改变了空调行业钎焊材料依赖进口的局面,如今已经实现了空调制冷行业钎焊材料的全面国产化。”说起钎焊材料,金李梅不禁流露出一份激情与热爱。她清晰地知道自主研发、销售钎焊材料,对于国内制造业来说,存在着多么重大的意义。

尝到了科技创新的甜头

  金李梅是一个对科技创新“痴迷”的当家人,二十多年来,一直坚持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也正是这份“痴迷”让她尝到了甜头。2005年,金李梅拿到了华光焊接新材的第一笔贷款,这笔500万的资金由杭州银行科技支行所授信贷款,不需要任何资产抵押,只因为华光从2002年到2005年的迅速发展,已经有了8000万的销售规模,这其中最离不开华光焊接新材的一系列科技创新。

作为一家科技型企业,科技创新让华光焊接新材的发展获得了很多的活力。一是有了资金的注入,二是创造新品不断开拓市场。华光焊接新材是首批国家重点支持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拥有浙江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浙江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浙江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牵头/参与制修订《银钎料》、《铜基钎料》等4项国家和7项行业标准。截止目前金李梅主持、推动研发的新产品、新技术一共获得23件发明专利和37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同时也获得浙江省装备制造业重点领域首台套产品认定。如今华光焊接新材生产的各系列高性能钎焊材料,多达五百多个品种近五千个品规,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20多年来,金李梅一直保持着对钎焊行业的热爱,带领团队开拓市场、开发新品、强化管理、克难攻坚,以优质的产品、专业的服务、细致的管理获得松下、三菱、格力、美的、三花、中车集团、丹佛斯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的认可与好评。在她的用心经营下,华光焊接新材成为了全国中温钎焊材料行业内的龙头企业。她带领公司参与的“钎料无害化与高效钎焊技术及应用”项目在2016年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这是截至目前焊接领域在中国获得的最高奖项,项目开发的无害钎料打破了国际技术壁垒,在《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中留下了醒目的一笔。

  这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的“钎料无害化与高效钎焊技术及应用”项目是金李梅带领华光研发团队与国家重点实验室(郑州机械研究所、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四家科研院所和两家同行历时18年共同完成的,这项技术成果目前已推广到20多个行业的2000多家单位,项目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30%,近3年新增销售收入25亿元。她说:“没有科技创新就没有华光的今天。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更坚定了华光继续深入产学研合作和产业链技术提升的决心。”

创建合作共赢平台

  中国现在是钎料应用世界第一大国,但因产业起步晚基础差,在很多核心部件和关键技术上却仍然依赖进口,导致的直接后果是一些国家重大工程项目的尖端先进装备无法实现彻底国产化。

  “一枝独秀只是风景,百花齐放才是盛景”,金李梅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在她的积极推动下,浙江省华光新型绿色钎焊材料重点企业研究院于2016年正式成立,它的成立为整个钎料行业研发新型、绿色钎焊材料与先进成型工艺与设备创造了有利条件,为助推产业链发展,提升钎焊行业整体技术水平搭建了创新平台。“让国产技术整体提升,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全行业一起把产业蛋糕做得更强更大”,这是她一直努力在追求的目标。

金李梅用“工业万能胶”来形容自己的产品,不管是风力发电、核电等新能源、地上驰骋的高铁动车还是地下行驶的地铁,在生产中都不同程度地依赖焊接技术。心怀大志的她,希望钎焊也能够实现绿色化、智能化、高效化。这样的理念下,公司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引入研发人才,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不断前行。2016年开始,金李梅每年组织承办“中国(杭州)绿色连接与制造高峰论坛”,致力在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背景下达成行业发展共识,共同推进行业进步。

  在未来,金李梅将带领团队不断强化公司核心竞争力,做强做大主营业务,稳固行业龙头地位,迈向全球钎焊材料龙头企业,成为焊接整体解决方案的专业企业,联手产业链,形成资源共赢的协同平台。



《科技金融报》:改革开放40周年浙江创新人物

 

与时俱进,夯实内功,创新赢未来

【概要描述】  “钎焊这个看起来很‘硬’的词,大家可能会很陌生,但其实它离我们生活很近。我们穿戴的眼镜、智能手表…这些都使用了焊接材料和钎焊技术。”金李梅说起钎焊这个专业词汇,头头是道。可谁能想到,这名主修企业管理的女子,是在何等的努力之下,成为了钎焊行业的行家里手,又花了多少心血才背负起一个业内名列前茅的知名企业。

企业转制迎接新篇章

    1995年,金李梅成为杭州华光焊接材料厂初创阶段的主要筹建人员,企业起步时的艰辛、创业时的困难,并没有难倒年轻的她:“当时华光还是村集体所有制,不仅企业的决策机制不灵活、效率低,而且还缺少经营的科学规划性。” 随即,党的十五大的召开为华光焊接新材翻开了新的篇章,华光焊接新材乘着经济制度改革的春风改制为民营企业,迎来了更好的发展机遇。 

  “企业在改制之后发展非常迅速,这离不开团队中经营骨干和科技骨干的奉献,他们用自己的担当和责任来推动企业,让民营企业的活力发挥得漓淋尽致。”金李梅笑着谈到改制之后企业的巨大变化。2001年,金李梅全面接手华光焊接新材,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开始独当一面。

   特种钎焊材料,你或许闻所未闻,而华光焊接新材已经做到了国内领先,他们的产品作为工业领域的“万能胶”,早已运用到轨道交通、家电、制冷、机电、眼镜、卫浴等各个领域。“钎焊材料在中国的起步比较晚,原先以美国、日本、德国为主导,而我们华光自创立起研制出的新产品改变了空调行业钎焊材料依赖进口的局面,如今已经实现了空调制冷行业钎焊材料的全面国产化。”说起钎焊材料,金李梅不禁流露出一份激情与热爱。她清晰地知道自主研发、销售钎焊材料,对于国内制造业来说,存在着多么重大的意义。

尝到了科技创新的甜头

  金李梅是一个对科技创新“痴迷”的当家人,二十多年来,一直坚持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也正是这份“痴迷”让她尝到了甜头。2005年,金李梅拿到了华光焊接新材的第一笔贷款,这笔500万的资金由杭州银行科技支行所授信贷款,不需要任何资产抵押,只因为华光从2002年到2005年的迅速发展,已经有了8000万的销售规模,这其中最离不开华光焊接新材的一系列科技创新。

作为一家科技型企业,科技创新让华光焊接新材的发展获得了很多的活力。一是有了资金的注入,二是创造新品不断开拓市场。华光焊接新材是首批国家重点支持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拥有浙江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浙江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浙江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牵头/参与制修订《银钎料》、《铜基钎料》等4项国家和7项行业标准。截止目前金李梅主持、推动研发的新产品、新技术一共获得23件发明专利和37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同时也获得浙江省装备制造业重点领域首台套产品认定。如今华光焊接新材生产的各系列高性能钎焊材料,多达五百多个品种近五千个品规,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20多年来,金李梅一直保持着对钎焊行业的热爱,带领团队开拓市场、开发新品、强化管理、克难攻坚,以优质的产品、专业的服务、细致的管理获得松下、三菱、格力、美的、三花、中车集团、丹佛斯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的认可与好评。在她的用心经营下,华光焊接新材成为了全国中温钎焊材料行业内的龙头企业。她带领公司参与的“钎料无害化与高效钎焊技术及应用”项目在2016年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这是截至目前焊接领域在中国获得的最高奖项,项目开发的无害钎料打破了国际技术壁垒,在《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中留下了醒目的一笔。

  这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的“钎料无害化与高效钎焊技术及应用”项目是金李梅带领华光研发团队与国家重点实验室(郑州机械研究所、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四家科研院所和两家同行历时18年共同完成的,这项技术成果目前已推广到20多个行业的2000多家单位,项目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30%,近3年新增销售收入25亿元。她说:“没有科技创新就没有华光的今天。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更坚定了华光继续深入产学研合作和产业链技术提升的决心。”

创建合作共赢平台

  中国现在是钎料应用世界第一大国,但因产业起步晚基础差,在很多核心部件和关键技术上却仍然依赖进口,导致的直接后果是一些国家重大工程项目的尖端先进装备无法实现彻底国产化。

  “一枝独秀只是风景,百花齐放才是盛景”,金李梅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在她的积极推动下,浙江省华光新型绿色钎焊材料重点企业研究院于2016年正式成立,它的成立为整个钎料行业研发新型、绿色钎焊材料与先进成型工艺与设备创造了有利条件,为助推产业链发展,提升钎焊行业整体技术水平搭建了创新平台。“让国产技术整体提升,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全行业一起把产业蛋糕做得更强更大”,这是她一直努力在追求的目标。

金李梅用“工业万能胶”来形容自己的产品,不管是风力发电、核电等新能源、地上驰骋的高铁动车还是地下行驶的地铁,在生产中都不同程度地依赖焊接技术。心怀大志的她,希望钎焊也能够实现绿色化、智能化、高效化。这样的理念下,公司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引入研发人才,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不断前行。2016年开始,金李梅每年组织承办“中国(杭州)绿色连接与制造高峰论坛”,致力在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背景下达成行业发展共识,共同推进行业进步。

  在未来,金李梅将带领团队不断强化公司核心竞争力,做强做大主营业务,稳固行业龙头地位,迈向全球钎焊材料龙头企业,成为焊接整体解决方案的专业企业,联手产业链,形成资源共赢的协同平台。



《科技金融报》:改革开放40周年浙江创新人物

 

  • 分类:企业动态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9-04-17 17:13
  • 访问量:
详情

  “钎焊这个看起来很‘硬’的词,大家可能会很陌生,但其实它离我们生活很近。我们穿戴的眼镜、智能手表…这些都使用了焊接材料和钎焊技术。”金李梅说起钎焊这个专业词汇,头头是道。可谁能想到,这名主修企业管理的女子,是在何等的努力之下,成为了钎焊行业的行家里手,又花了多少心血才背负起一个业内名列前茅的知名企业。
企业转制迎接新篇章
    1995年,金李梅成为杭州华光焊接材料厂初创阶段的主要筹建人员,企业起步时的艰辛、创业时的困难,并没有难倒年轻的她:“当时华光还是村集体所有制,不仅企业的决策机制不灵活、效率低,而且还缺少经营的科学规划性。” 随即,党的十五大的召开为华光焊接新材翻开了新的篇章,华光焊接新材乘着经济制度改革的春风改制为民营企业,迎来了更好的发展机遇。 
  “企业在改制之后发展非常迅速,这离不开团队中经营骨干和科技骨干的奉献,他们用自己的担当和责任来推动企业,让民营企业的活力发挥得漓淋尽致。”金李梅笑着谈到改制之后企业的巨大变化。2001年,金李梅全面接手华光焊接新材,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开始独当一面。
   特种钎焊材料,你或许闻所未闻,而华光焊接新材已经做到了国内领先,他们的产品作为工业领域的“万能胶”,早已运用到轨道交通、家电、制冷、机电、眼镜、卫浴等各个领域。“钎焊材料在中国的起步比较晚,原先以美国、日本、德国为主导,而我们华光自创立起研制出的新产品改变了空调行业钎焊材料依赖进口的局面,如今已经实现了空调制冷行业钎焊材料的全面国产化。”说起钎焊材料,金李梅不禁流露出一份激情与热爱。她清晰地知道自主研发、销售钎焊材料,对于国内制造业来说,存在着多么重大的意义。
尝到了科技创新的甜头
  金李梅是一个对科技创新“痴迷”的当家人,二十多年来,一直坚持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也正是这份“痴迷”让她尝到了甜头。2005年,金李梅拿到了华光焊接新材的第一笔贷款,这笔500万的资金由杭州银行科技支行所授信贷款,不需要任何资产抵押,只因为华光从2002年到2005年的迅速发展,已经有了8000万的销售规模,这其中最离不开华光焊接新材的一系列科技创新。
作为一家科技型企业,科技创新让华光焊接新材的发展获得了很多的活力。一是有了资金的注入,二是创造新品不断开拓市场。华光焊接新材是首批国家重点支持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拥有浙江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浙江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浙江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牵头/参与制修订《银钎料》、《铜基钎料》等4项国家和7项行业标准。截止目前金李梅主持、推动研发的新产品、新技术一共获得23件发明专利和37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同时也获得浙江省装备制造业重点领域首台套产品认定。如今华光焊接新材生产的各系列高性能钎焊材料,多达五百多个品种近五千个品规,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20多年来,金李梅一直保持着对钎焊行业的热爱,带领团队开拓市场、开发新品、强化管理、克难攻坚,以优质的产品、专业的服务、细致的管理获得松下、三菱、格力、美的、三花、中车集团、丹佛斯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的认可与好评。在她的用心经营下,华光焊接新材成为了全国中温钎焊材料行业内的龙头企业。她带领公司参与的“钎料无害化与高效钎焊技术及应用”项目在2016年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这是截至目前焊接领域在中国获得的最高奖项,项目开发的无害钎料打破了国际技术壁垒,在《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中留下了醒目的一笔。
  这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的“钎料无害化与高效钎焊技术及应用”项目是金李梅带领华光研发团队与国家重点实验室(郑州机械研究所、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四家科研院所和两家同行历时18年共同完成的,这项技术成果目前已推广到20多个行业的2000多家单位,项目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30%,近3年新增销售收入25亿元。她说:“没有科技创新就没有华光的今天。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更坚定了华光继续深入产学研合作和产业链技术提升的决心。”
创建合作共赢平台
  中国现在是钎料应用世界第一大国,但因产业起步晚基础差,在很多核心部件和关键技术上却仍然依赖进口,导致的直接后果是一些国家重大工程项目的尖端先进装备无法实现彻底国产化。
  “一枝独秀只是风景,百花齐放才是盛景”,金李梅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在她的积极推动下,浙江省华光新型绿色钎焊材料重点企业研究院于2016年正式成立,它的成立为整个钎料行业研发新型、绿色钎焊材料与先进成型工艺与设备创造了有利条件,为助推产业链发展,提升钎焊行业整体技术水平搭建了创新平台。“让国产技术整体提升,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全行业一起把产业蛋糕做得更强更大”,这是她一直努力在追求的目标。
金李梅用“工业万能胶”来形容自己的产品,不管是风力发电、核电等新能源、地上驰骋的高铁动车还是地下行驶的地铁,在生产中都不同程度地依赖焊接技术。心怀大志的她,希望钎焊也能够实现绿色化、智能化、高效化。这样的理念下,公司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引入研发人才,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不断前行。2016年开始,金李梅每年组织承办“中国(杭州)绿色连接与制造高峰论坛”,致力在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背景下达成行业发展共识,共同推进行业进步。
  在未来,金李梅将带领团队不断强化公司核心竞争力,做强做大主营业务,稳固行业龙头地位,迈向全球钎焊材料龙头企业,成为焊接整体解决方案的专业企业,联手产业链,形成资源共赢的协同平台。


《科技金融报》:改革开放40周年浙江创新人物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